02:16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昨天,上海发布气象史上首个低温橙色预警。今天早上,本市出现此轮冷空气影响下的极端最低气温:市区-6℃,郊区-8~-6℃。寒风凛冽的天气里,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会不会耽搁?菜篮子供应稳不稳?群众生活出行还正常吗?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分赴临港、宝山、青浦、崇明等地,在最冷的时间里,感受最低的气温,记录下寒流中的暖心瞬间。此刻,外面天寒地冻,仍有不少人奔波在抗寒一线。他们逆风而行,用行动温暖了这个寒冬。

图说:“霸王级”寒潮的到来,把临港的滴水湖装扮成了冰的世界。

宝山现场最低温-6.5℃

走街串巷救助“露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新民晚报记者吴健/文李铭珅/摄

图说:救助站内,工作人员为救助对象吹干头发。

昨夜今晨,记者在宝山徒步于寒风中,身体的不适暗暗告诉自己:“走快点!”但记者所跟随的宝山区“三合一”联动救助小组是不能随便“快”的,他们实地巡查,尽可能帮助街头露宿人员。“不遗漏,是我们最大的要求。”区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杨勇峰说。

巡查就怕“挂一漏万”

民政救助考验的是耐力与细心。早在寒潮来临前,宝山区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就将救助站的避寒安置措施安排到位。记者从区救助站出发时,特意用温度计记下已有受救助者入住的房间的温度——24℃。

昨晚出发的联动小组有两支,一支巡查车站码头、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露宿者易出没的地点,发现一个、救助一个;一支则根据各街镇志愿者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目标人群,晚上重点巡查,提供帮助。

当救助队员巡走于吴淞、杨行、通河等地时,温度计显示气温已跌到-5℃。记者跟杨勇峰谈起刚才“24℃温暖”的吸引力时,有着22年救助工作经历的杨勇峰却保持着谨慎:“露宿者是诉求复杂的群体,他们中有不愿救助、不愿住进避寒场所的情况。”同行的城管队员臧常洲告诉记者:“有些人习惯了流浪生活,觉得进救助站会被‘管头管脚’,不自在。换句话说,我们和他们不在一个语境上。”

这种情况出现了。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民政、公安和城管人员组成的“三合一”小组赶到有露宿者的通河新村某立交桥,目光所及,人不在,但生活物品俱全。“救助站其实跟这个对象接触过几次,一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