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陆续迎来
第一波奥密克戎感染高峰
各级医疗机构都面临巨大考验
如何做好患者的合理分诊
将医疗资源集中到对重症患者的救治
对于抗击疫情至关重要
张文宏:预期上海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目前已感染的老人重症率低12月22日下午2点半,在由海军医院主办的“老年人如何居家防、居家治、居家健康”为主题的新冠防治健康大讲堂直播活动中,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上海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当前,老年人感染的高峰还没到,当日他去了上海多个区的养老院看了看,发现已经有不少老人感染了新冠,但好在,已感染新冠的老人中,整体出现肺炎、新冠重症的比例很低。
张文宏提及,老年人的营养对于新冠防治来说很重要,他前往的其中一家养老院中,养老院院长在以往每天营养餐基础上,另外免费给老人每天2-3个鸡蛋,补充他们的营养,“蛋白的摄入、营养的加强,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这样一旦他们感染了新冠,也能有很强的身体抵抗力。而老人一旦在养老院发生重症的情况,也有相应的医疗机构可以联系到并进行转运,或者可以采取就地治疗的办法。”
张文宏建议,在当前新冠感染发生率较高的情况下,老年人群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健康状态,要靠自己,一是靠营养的摄入和加强,二是要减少感染的机会,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有必要增加适当的锻炼或一些户外活动,如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出来走走,但不要聚集,出来时务必要戴口罩,这样就可以做到身心愉悦。
张文宏还表示,目前,老人总体的新冠重症率很低,医疗机构也正在做充分的准备。现在,新冠疫情还是在逐渐攀升,预期一周内达到感染的峰值,感染峰值的到来,也会使得重症率增多,对我们整个医疗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
张文宏特别建议,老年人在这段期间要关心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不要被感染。同时,老年人所在的养老院、护理院等,也要坚持尽可能地避免工作人员将病毒带入院区。他对养老院、护理院工作人员提出两大要求,一是建议他们每天要佩戴N95口罩,对老人进行护理和照看,定期做抗原检测,避免整个养老机构的感染,在这个基础上,老年人自己要做好防护、营养,身心调整。
“我相信疫情总会过去的,现在如果高峰到了之后,还得延续1-2个月时间,在这之后,老年人的活动会逐渐增多,最终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一旦感染也在所难免。但等我们医疗体系包括救治能力,都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我们就能很好地应对。”张文宏再一次强调,希望老年人不要在同一段时间感染新冠,如果这样,那我们的医疗资源就会非常紧张,只要过了这段时间的感染高峰,我们的整个感染率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那么这期间我们的医疗资源就会显得特别有弹性,就可以给老年人最优的治疗方案。
“当前,我给老年人一个忠告,保护好自己,尽可能不要被感染。”张文宏强调。
但他也指出,未来,整个感染概率是非常高的,但大家也不要慌张,感染并不稀奇,我们只希望在感染了之后,大家能正确对待和观察病情,到底是轻的还是重的,判断症状轻和重,主要是看你有没有高热,或高热连续几天不退,那就是相对比较重的,如果有呼吸困难,也是比较重的,针对评估病情的客观指标,则有氧饱和度的检测,低于93是比较危险的,低于95要警惕,需要及时就医,同时要测脉搏,如果脉搏很快,也要担心肺部、心脏是否受到了影响。另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段时间务必储备好药物,医院的频次,就诊次数越少,被感染的风险越低。一旦感染后,如果出现症状就吃药,但不鼓励大家乱吃药,顶多吃一种缓解症状的中药和一种退烧药,这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多种药物一起吃,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张文宏:重症救治的时间前移在大流行期间是非常“救命”的12月21日晚,张文宏教授在《呼吸界》的“解密不一样的流感”系列讲座中谈到新冠重症救治时候表示,重症救治的时间前移在大流行期间是非常“救命”的。医院提升力所能及的救治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张文宏说,在病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时候,难免产生医疗资源的挤兑,那么应该提升对老年人居家监测的能力,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
他提醒称,应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己购买、或者居委会也可以给80岁以上的老年人派送简易的指脉氧仪,监测感染的高危人员是否有重症风险;医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基本的氧疗,同时给予小剂量的激素、或俯卧位通气治疗,医院收治重症病人的压力。
“提升对脆弱人群的救治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问题的关键。在疫情高发期,资源有限,如何优化对脆弱人群的监测与救治,找到更优的流程与机制可能会让很多人获益。”张文宏说道。
为了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多发挥作用
近期,各地有不少核酸亭已经变身发热诊疗站最新消息:上海也有核酸采样亭变身了提供24小时服务↓
法治新闻眼,赞15市卫健委12月20日发布消息表示,全市各医疗机构对门急诊患者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这也意味着部分核酸亭的使用即将告一段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百姓,宝山区月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门口原先的核酸亭改造成了发热哨点诊室,让有需要的市民不进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配到相应的药品。“你哪里不舒服?喉咙痛?咳嗽有吗?”
“有的,都有!”
“那要多喝水,要一个礼拜左右,多休息。”
记者在改造后的发热哨点诊室里看到,医护正忙着给前来的市民进行诊疗。这里每个窗口配备了两名医护人员,一位负责问诊、开药,一位负责拿药。
月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近期发热市民人数增多,为了给需要的市民提供更便捷的诊疗服务,12月11日,在中心门口原先的核酸检测亭改造完成后,便将在中心内的发热哨点诊室搬到了这里,同样提供24小时的诊疗服务。
来自月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晓琳说:“以前这里是采样亭,大家对它比较熟悉。发热哨点诊室24小时开诊,里面配备了高年资、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我们的居民进行诊疗。”值得一提的是,月浦发热哨点诊室还配备了两部工作电话,有需要的市民都可以进行病情咨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居家观察或来现场看诊、配药。对此,不少网友点赞:这个做法好,值得推广!松江一药店粒布洛芬免费发放↓法治新闻眼,赞29
“这药送得非常及时,真心点赞!”“有担当、有良心的药店!”日前,松江区广富林街道文翔名苑的社区群里热闹极了。原来,社区里的热心居民范金凤发消息称,将免费发放粒布洛芬,解决急需用药家庭的燃眉之急。居民们看到消息后,纷纷点赞道谢。
“看到大家退烧药难买,我们向公司申请了20瓶布洛芬,每瓶有粒。”范金凤是社区附近复美大药房的负责人,“考虑到单瓶出售只能供给20个家庭,而实际用药不需要这么多量,于是决定把药分装成10粒一小袋,免费送给大家。”
就这样,范金凤和丈夫廖泽伟细心地把药品分装成小袋,还在各个袋中放置了一张使用说明书。
范金凤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幕。社区里一名70多岁的老人收到消息后前来为老伴领药,拿到药品的时候,老人嘴里一直念叨着:“好人有好报。”看到这样的情景,范金凤心里五味杂陈,觉得既心疼又欣慰,她说:“以前没有好好审视过执业药师这个职业,今年发生的种种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并不是范金凤夫妇第一次做好事。早在年防疫物资紧缺的时候,两人经多方打听,得知崇明的合作伙伴那里口罩尚有库存,便连夜驱车前往,采购回2万个口罩,无偿捐赠给居民。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两人又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志愿工作。
廖泽伟说,他们夫妻俩坚信,哪怕两个人的力量微弱,只要坚持用微光点亮微光,就一定能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温暖更多的人。
综合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上海宝山等编辑王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