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年报
谈莉莉(前排右三)和青年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春霞
提及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熟悉的人无不感叹它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曾几何时,这所有着近80年历史的乡镇中心校,因为缺乏名师引领、不具备资源优势、教学质量不高、师生缺乏活力而深受区域百姓诟病。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生和家长“绕道而行”的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落后学校”到“家门口好学校”的华丽蝶变,这背后的基因和密码就是校长谈莉莉和她的活力管理思想。上周,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谈莉莉名列其中。
激发活力,追寻学校品质发展之梦
如今的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是周边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好学校,每年招生报名都很火热,但谈莉莉脑海中却一直印刻着初任校长时的情景:每天早上,邻近区的实验小学把校车开到二中心小学的校门口,接送那些本属于该校的孩子到他们的学校上学。家长直截了当地对谈莉莉说:“学校没有名师,我们担心得不到优质的教育”。
面对这样的尴尬,谈莉莉第一时间召集全体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在她看来,不能抱怨这些“舍近求远”择校的家长,也不能抱怨那些开着校车过来接孩子的“名校”,“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知耻而后勇’,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教育转型带来的获得感,让学生获得更均衡、更精准、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谈莉莉精准分析学校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的诸多诱因,提出“数据驱动、活力管理”的发展思路。这些年来,她把握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持续的思考和校本性的转化,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和坚守“活力”教育思想,并形成以活力管理为抓手,推动活力教育、激发教育的活力的办学思路。
在“活力管理”的办学理念下,谈莉莉整体设计了活力管理的教师发展理念、学生成长理念、学校管理理念,形成了引领学校高位发展的哲学体系,进一步共享愿景,凝聚人心,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好了整体性的顶层设计。
通过十多年的接续奋斗,谈莉莉带领学校完成了从“抓常规、打基础到创特色”的“三级跳”,实现了从“生源大流失”到“大回流”的逆转。如今的二中心小学,是宝山区首批集团化办学试点学校和数字化转型试点校,宝山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长三角骨干校长挂职进修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让宝山区乃至上海市都为之瞩目的示范性优质学校。
数字赋能,成就师生卓越成长之梦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变革也不能因循守旧,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实现学校“更高位、更快速、更持续”的发展?谈莉莉的答案是——数字赋能。作为第三轮课程领导力项目学校,谈莉莉带领宝山二中心小学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活力,以数据为支撑,教研组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究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索用最少的时间提高学业质量,用最多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路径。
年,教育局把一所公建配套学校作为二中心的分校,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几年内,一大批青年教师涌入,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让学校管理措手不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高需求”与自身教学经验“低储备”的矛盾也日趋严重。谈莉莉敏锐地发现,青年教师信息技能基础好、水平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于是,她提出用数据分析替代传统经验判断,用数据智慧唤醒成功。
数据驱动教师专业发展,数据从哪里来?谈莉莉和她的团队走出了一条“拿来主义”到“自我创生”的道路。最初,他们的数据来源是《上海市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学校综合报告》以及《区级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数据报告》,他们结合上海绿标的十大指标,挖掘数据背后的秘密,寻求教学改进方向,用反映学生习惯、能力、素养、兴趣、动力等指标的真实数据分析,取代仅凭经验“兜底”的传统教育状态,把老师们的目光聚焦到共性问题域。循证改进的教学行动让老师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基于数据分析改变教学行为成为每个教师的发展路径。
借助专业的力量,学校分别设计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