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上海市奉贤区市民郦先生接到了一则声称是“奇瑞4s店”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该工作人员称可为他“免费升级”正使用的奇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升级后充得更快、功能更多。郦先生以为这是某种车主回馈活动,便应允升级。升级后,一台喷有“洽界科技”字样的新充电桩取代了原车配置的奇瑞充电桩,挂在了他车位后侧的墙上。升级的确是免费的,但并非没有条件:郦先生必须预存一笔电费给洽界科技,此后的电费将由洽界科技使用这笔预存款来代缴。“反正都要用的,存就存吧”,他一次性预存了元电费。
岂料,去年12月起,郦先生频繁收到电力公司发来的催缴通知。也就是说,洽界科技收了预存电费后,并没有按时为他缴纳电费。反复催缴后,年的电费算是结清了,但年起的电费至今仍然欠着……
△郦先生反复催缴后,年的电费算是结清了,但年起的电费仍然欠着。
△郦先生的账户显示,他账户的电费仍然有元的余额。
今年1月起,大量上海市民致电市民服务热线,反映了和郦先生相似的遭遇。洽界科技发生了什么?市民们担忧之余更疑虑:洽界科技升级“预付费充电桩”背后是怎样的经营模式?这究竟是一种创新,还是“套路”?
“这几个月来一直被催缴”
所谓的“升级”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找到了另一位投诉市民刘先生,他是一名“荣威”新能源车车主。他说,洽界科技的业务员们一直在“冒充”各大车企4s店的工作人员主动给车主们致电。他是一年多前的某一天突然接到电话,对方称是“上汽”的工作人员让他信以为真,才答应升级。“毕竟一个充电桩不便宜,免费升级谁会不要呢?”等对方上门来了才知道是要换成“第三方”的洽界科技充电桩。
△图为洽界科技安装的新充电桩。
他发来一张照片:这是一款白色的充电桩,正面“洽界科技”logo的下方是一块液晶屏,显示了充电桩的“终端编号”和状态、已充电量、消费金额等信息,下方是一块标记为“刷卡区”的区域,看起来很像是商场里常见的商业充电桩。刘先生称,“升级”就是拆了旧桩,装上新桩,使用的仍然是此前已铺设好的线路,不需要前往电力公司进行登记。电费也和此前一样,由电力公司于月初向市民出具上个月的账单。
刘先生回忆,洽界科技的业务员上门后会强调新充电桩为“预付费”模式,即需要预存电费。但并非是预存到电力公司,而是交给洽界科技,再由洽界公司出面于每个月的25日帮居民代缴至电力公司。为了让市民接受这种模式,业务员强调这是未来的“趋势”,就像“预存话费送手机”,业务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预存金额有多个档次可以选择,刘先生一次性充了元。洽界科技给了他一张卡片,充电时需要先在充电桩上刷一下卡。
此后便和郦先生一样,去年12月起,洽界科技停止为刘先生代缴电费。为了避免被拉闸断电,他不得已于今年1月自行缴清了去年11月、12月的电费……而账面显示,当初预存的元如今还剩余元。
多名投诉人均向记者反映,充电桩出现欠费的时间点都是去年12月,此后需要不断拨打洽界科技的“”电话予以催缴。催缴后,洽界科技陆续补上了去年的欠费,但今年1月起的电费大多仍然欠着,“”电话也一天比一天难打通。宝山区市民张先生则称,去年6月升级成洽界的充电桩以来,已遭遇5次电费催缴。“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的征信?”他颇有些后悔当初答应升级一事。
△张先生提供的1月份电费催缴单。
△宝山区市民张先生提供的电费催缴记录,他说去年6月升级成洽界的充电桩后以来,已遭遇5次电费催缴。
没有差价,盈利空间在哪?
频繁的欠费让市民们担忧,洽界公司是否在经营上遭遇了一些困难,他们预存的电费会因此打水漂吗?
洽界公司官方网站上,形容其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充电解决方案专家”,致力于“拓展多样、高效的充电解决方案”。在给市民升级预付费充电桩的操作中,洽界公司如何实现盈利?采访中,不少投诉市民称也没有想通这一点。
据市民王女士称,当初在洽界工作人员上门升级充电桩时,她也曾就此问题询问过对方。对方给出的答复是“洽界与电力公司有合作,可以享受优惠电价,以折扣价去支付电费”。记者就此致电上海电力,对方否认与洽界有相关合作。称这些充电桩均是电力公司与市民直接签订供电合同,尽管洽界更换了充电桩,但供电方式并未发生变化,电力公司仍是点对点地向居民计量计费。电力部门称,市场上的商业充电桩是通过电价收费的差价来盈利,洽界如果仅是预收费再代缴,并无利润空间。
是否还有其他盈利的可能性?记者向几位投诉市民要来了他们与洽界公司签订的《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协议》仔细翻阅。协议中约定,升级后,充电桩的产权属于洽界公司,电费和运营费用也由洽界公司来承担,并向市民收费。除此之外,协议中还注明“市民同意将车位和充电桩在使用闲暇时提供共享服务,由洽界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市民可获取共享收益分红”。可见,签订协议后,市民的个人车位和充电桩就已变成了“共享车位”和“共享充电桩”,可供第三方充电使用进而产生收益,记者猜测应该是洽界设想中的盈利模式。
△市民与洽界公司签订的《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协议》中明确:“市民同意将车位和充电桩在使用闲暇时提供共享服务,由洽界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
但记者向多名市民了解,他们均称在签订协议时并未注意到这一条。并且,协议签订以来,也从未将车位和充电桩进行共享过。“更何况,充电桩装在地下车库产权车位上,外人想停进来充电,也进不来啊。”
无法通过共享充电桩来盈利,是否影响到了洽界的经营状况,进而导致频繁欠费?3月8日,记者来到洽界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