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建成区的形状从“东西更长”变成了“南北更长”。
近年来,上海建成区为何从东西长变成南北长,这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黄浦江的流向,一个是闵行区、宝山区两个“中心城区拓展区”的形状。
然而,上海市南北方向近年建设快,已到天花板,未来几年买的上海发展,可能又会转回“东西方向”,届时青浦地区、浦东的上海东站将成重点。
下面是长三角地区地图,这个其实并不能反映建成区的形状,而是偏大的状况。
下面是上海市在年之前几个阶段建成区的情况。
从上面地图中,由于杨浦区沿着黄浦江的方向,因此上海的整体建成区其实一直是“东西长、南北短”。
下面地图是上海浦东开发前夕的建成区情况,依然是东西更长。
随着上海市的发展,闵行区、宝山区一度成为了建成区变大的“主力”,到了年的时候,闵行区、宝山区的部分已经让上海市建成区扩展成了“南北更长”。
按照上海市的定位,闵行区、宝山区在年脱离了“郊区”的范畴,成为中心城区拓展区,它们因此成为建成区扩大的“主力”,也让上海市整体的建成区变成了南北更长。
在上海市建成区扩大的过程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黄浦江的走向,在年之前,上海市城区的扩展一直是沿着黄浦江向两侧进行的,因此北到宝山区的宝钢地区,南到闵行区的江川路老城区,这其实也就是让其“南北更长”的根本原因。
下面是上海市年的建成区状况,此时建成区依然是南北更长,但是没有年明显——因为东西方向,也在发展。
下面是上海市总规上面的市域空间结构,从几条轴线来看,东西南北都在发展过程中。
在未来15年的上海市发展过程中,东西方向有可能成为主力,而南部方向其实反而遭遇了瓶颈——因为没有向南跨越黄浦江的计划,向北跨越长江更是不可能。
上面图中两个黑圈的位置,分别就是西面的青浦区、东面的上海东站,这两个地方的发展,也将成为上海市未来东西方向轴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