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棉而兴,花神送福七百载;民俗绘画,各展所长庆丰收;龙船竞渡,你追我赶争魁首;彩灯熠熠,阖家欢乐共祈福……罗店的四季,鲜明且鲜活。历史曾赋予罗店这座有着“三湾九街十八弄”的江南古镇以“金罗店”的美誉。斗转星移间,其风华更胜往昔,如今,你不仅可以漫步罗店老街,品味大通桥、丰德桥、来龙桥的前世今生,见证南来北往的古镇往昔,感受承恩堂、敦友堂、罗溪草堂的历史韵味,更可入口一抹口感清甜的“天花玉露霜”、一碗热气腾腾的罗店鱼圆,或移步至宝山寺,感受榫卯结构技艺的巧夺天工……其中美妙,且待你亲临品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18.html
在这五谷丰登的季节里,罗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郁梦娴接受了专访,旨在和读者一同去深入体会罗店古镇历史的积淀、现代的生活、未来的产业以及乡村的风貌。
郁梦娴罗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问
作为上海北部的重要门户,在传承沪北地区人文血脉,提升罗店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罗店古镇这些年来做了哪些积极的尝试?
让罗店每一季都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我们正全力实施“文香罗店”品牌,积极打造“春有花神秋有画、夏有龙船冬有灯”的文化四季活动。春有花神:作为传统的棉业种植贸易中心,罗店自古以来视棉花为“万花之王”“万花之神”。罗店花神庙会通过祈福仪式、行街表演和民俗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秋有画:以远景王宅作为罗店民俗画创研基地,多角度记录了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变化,表现了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新风貌。夏有龙船: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罗店划龙船习俗自年以来已举办15届。内容与形式也由单一划龙船,发展到祭祀仪式、水上陆上文艺表演、专题演出、主题展览、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冬有灯:作为罗店“划龙船习俗”子项目的罗店彩灯,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每年元宵,罗店不仅会举办彩灯年会,还推出了以龙船为主体的各种民间文化艺术表演。除此之外,还通过拓展古镇核心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商贸一体化发展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古镇的韵味和厚度。如今,不仅有大隐书局等“网红”项目,备受期待,契合了优雅动人的周边环境,以“老巴黎”西洋古董家具馆等为代表的“网红”文化点,也人气颇高,让“慢生活”的罗店风貌日益深入人心。问
罗店古镇有着丰富又独到的古建筑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镇发展与规划中,将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文化财富,促进古镇差异化发展?
罗店自明代以来,仅据历代镇志记载,就有公私园林、宅邸30余处。目前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3处、古树名木7处。此外,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让古建筑可以被“阅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市民游客的生活,成为了我们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在具体实践中,罗店镇始终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举办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如摄影比赛、专业培训等,巩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成果,创新发展品牌项目引领的工作机制,传承发扬、活态利用,感受罗店古镇遗韵,打造“金罗店”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问
在规划中,罗店将如何整合古镇、新镇等优质资源,实现商旅文游有效结合?
实现商旅文游有效结合,一方面要逐步形成具有罗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推动美兰湖景区、东方假日田园景区、闻道园景区、美丽乡村景区、罗店古镇景区、人文历史景区等实现全面开放,启动旅游客源市场营销。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旅游精品线路。
问
作为上海古镇保护利用联谊会成员之一,您觉得上海古镇应该如何文旅赋能,构建古镇保护利用的“朋友圈”?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按照“挖掘、梳理、修复、鼎新、传承”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实现文旅赋能,构建古镇保护利用的“朋友圈”,形成区域文化亮点。我们也热情欢迎和我们有着类似背景的古镇,能够一同努力,共谱“文化四季歌”。供稿:旅游时报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