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华东的重要门户,他的繁华有目共睹,因此历来也是外敌所一直觊觎的目标,从明代5次抵御倭寇入侵开始,到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历了近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劫难和沉重。
而今天“涛昇忆旧”要带大家探访的,便是记录了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两次淞沪抗战,位于今天宝山区吴淞口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前言纪念馆简介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公园坐落于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濒长江入海口,总面积10.6公顷。纪念公园于年建成并定名为“共青公园”,同年8月改名为“友谊公园”。年10月因考虑公园濒临长江,同年更名为“临江公园”。
年,园内的淞沪抗战纪念馆落成开放,并于年向西北部进行扩建。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临江公园再次进行了改建,充实了淞沪抗战主题内容,并更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至今。
纪念公园内除了有淞沪抗战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广场、主题雕塑、艺术文化碑廊、姚子青纪念碑、陈化成纪念广场、古黄杨山等景点外,还包括有孔庙大成殿、古城墙、古水关、宝善桥等历史古迹,以及有核桃、青枫、枫扬、香樟等不同品种的25棵古树名木。整个纪念公园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丰富,不仅是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同时是一处很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公园内的现存一段明代宝山古城墙遗址(公园东南距围墙内侧50米左右),宝山县城原为吴淞江守御千户所筑,城墙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即公元年),兵备副使王仪筑土城。嘉靖三十三年(即公元年),巡按尚维持、知县杨旦用砖石筑起新城。
原宝山城墙周长2,米,高7.2米,外壕沟宽16.2米,深3米,有4处城门,雉堞(也称齿墙)1,处,敌台9处,窝铺40处,“八·一三淞沪会战”时期在宝山保卫战中遭日军炮火严重损毁,之后在年又被人为拆除。
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只有公园内残存东南很短一段的土丘,此处在年11月12日被宝山区政府公布为区级纪念点。
而大多数参观过这里的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现在的园址便是在当年的宝山县城中,清代宝山庙的旧址上建成的。
为了还原宝山县城的所在位置,“涛昇忆旧”找到了年的上海地图,按照当年的海岸线轮廓,与现在的宝山海岸线进行重叠比对后,勾画出了当年宝山县城的大致范围和位置(如下图所示),与现在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的位置关系,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另外,由于宝山中学的西围墙和校舍西北角就是当年城墙的西侧位置,因此现在还尚存有部分老城墙的基础,所砌城砖随时可挖到。
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中,有警世钟、上海淞沪抗战纪念碑“历史之门”和青铜战士雕像和胜利广场,提醒世人和平安宁是多么的不易,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在为我们阻挡黑暗。
位于纪念塔纵轴线上正南面的是“警世钟”,年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而建成,警世钟高1,毫米,象征抗日战争1年结束。
此外,“警世钟”外形似一个“众”字,象征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钟体的上口径为1,毫米,象征着“一·二八淞沪抗战”;下口径8,毫米,象征着“八·一三淞沪会战”;钟体上还刻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字样。
雕塑“历史之门”,着力营造出战争的真实场景,锈红色耐候钢板组成的门形构筑物和纪念碑,其形似战后废墟中的残垣断壁,控诉着那段沉重的历史,巍然耸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青铜铸就的人物雕塑表达了当年抗战的惨烈,以及全国军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勇杀敌,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便在广场北侧,纪念馆前的“淞沪战歌”,用无声乐谱来唱诉旧中国军人的英勇与悲壮。这首歌曲是由罗家伦作词,黄觉非作曲,反映“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壮举。
机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
半夜里火光中,那悲愤的杀声,正是我战士在冲锋肉博!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不悲壮!
光荣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位于纪念馆前,有两个用铜管缠绕而成的巨大的绳结,便是雕塑“结”。千股绳拧成一颗民族心,象征了全国各方抗战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巨大能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
在“淞沪战歌”旁边的,即是“抗战遗迹”浮雕墙,它再现当年宝山作为抗战主战场所遭受创伤的历史原貌。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塔馆合一建筑,其上的纪念塔“宝山塔”,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段气吞山河的历史象征,是一段铭记先烈、慎终追远的纪念碑,同时,也是长江入海口的登高远望出,是目前宝山区的地标之一。
在“宝山塔”前的是胜利广场,其上默默矗立着多个无名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千千万万淞沪抗战捐躯的无名英雄们。
第一部分血沃淞沪——两次淞沪战役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先后发生了两场淞沪战役,分别为:
▍第一次淞沪战役发生在年1月28日,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二淞沪战役发生在5年后的年8月13日,亦称“八·一三淞沪会战”。
这2次重要的抗战战役,被统称为“淞沪抗战”,而“血沃淞沪”主题展就是完整记录了这段历史。
面对武器装备和综合实力远超中国军队的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和坚强意志拼死抵抗,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捍卫了国家独立,第一次用国家行动对日本侵略者说“不”,昭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铸就了民族复兴的坚强基石,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先参观的是第一次淞沪战役,即“一·二八淞沪抗战”。
一、年“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于20世纪20年代末确立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开始有计划的发动侵华战争。同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其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吞并中国东三省的视线,并迫使南京政府屈服,达到其在在上海扩张已有势力范围的目的。
这张地图是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清晰地记录了当年在上海的各国租界形势图,当时日军主要驻扎在公共租界东北部的虹口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北路一带,上图中红色虚线框所示),被俗称为“上海日租界”(虽然没有正式的日租界)。
(一)“日僧事件”挑衅
年1月28日,在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共同策划,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制造了“日僧事件”。
1月20日,驻沪日军便衣队和特务机关,借口有日僧被害,纠集武装浪人寻衅滋事,焚烧了位于虹口的三友实业社,点燃了“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线。
(二)日军突袭闸北
1月28日午夜,驻上海日军的海军陆战队由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
1月29日,第78师第旅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出面“调停”,达成停火协议以期缓兵待援。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
(三)日军破坏停火协议
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人援沪。
与此同时,蒋光鼐也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这套军服是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第60师第旅第团3营,王观福排长所穿的军服。大家可以看到再上衣右袖口处有已被缝补过的痕迹,这就是王观福排长在与侵华日军激战中,右手小臂被子弹击伤时所留下的弹洞。
日本内阁遂增派第3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援沪,由第3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指挥。之后数日,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并再次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
(四)张治中第五军增援上海
2月14日,中国政府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所部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为左翼军,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端的防线。第19路军为右翼军,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
2月18日,植田发出最后通牒,要挟中国守军于20日17时前撤退20公里,被蔡廷锴严词拒绝。2月20日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
2月20日,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
(五)日军再次增兵
经过在江湾、庙行6昼夜的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之后,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第三次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
2月27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11、第14师的增援,总兵力增至9万人、军舰80艘、飞机架,战斗力骤然增强。
当时,上海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远远落后于日军,而且经一个月的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的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
3月1日,白川义则指挥第9师等部正面进攻淞沪,并以第3舰队护送第11师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一带并突然登陆,并迅速包抄上海守军的后路。
朱耀章(1~),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任第87师旅团1营少校营长。3月2日在嘉定朱家桥突围战身中七弹壮烈殉国。朱耀章在战场上写有《月夜巡视阵线有感》遗诗一首,表达了一名军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年5月8日,张治中将军在致朱耀章之子——朱祖功的书信中,充分肯定了朱耀章殉国成仁的功绩,并将此诗通篇附抄,以作留念。年6月1日,朱耀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六)被迫退守签约停战
上海守军一时间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3月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战事结束。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日寇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南京政府当局的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最终导致上海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
之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该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安亭、昆山、苏州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可进驻“若干”军队。
如此丧权辱国的协定,南京国民政府与晚清政府何异?一味地依赖于所谓的“外交手段和依靠大国”来解决争端,坚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导致了最终失败局面。
而在不久后,国民党政府便将英勇抗战的第19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七)战事总结
“一·二八淞沪抗战”是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与随后驰援参战的第五军以及其他部队,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和影响下,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浴血奋战30余天,日军被迫四次增兵、三易主帅,海、陆、空军相继登场,还屡屡败北,死伤逾万。中国军队打击了日本侵咯者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斗志。
此外,“一·二八淞沪抗战”也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军第一次的大规模正面交锋,双方都出动了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场搏杀一月有余,影响巨大,破坏也巨大。下图反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日双方参战部队的具体序列编成,以及各个部队的指挥官情况。
战后,根据中方战报,此战中一共毙伤日军10,人。而据日方资料,在侵略上海的战争中合计伤亡3,人:其中日军陆军战死名,负伤1,名;海军战死名,负伤名。
中国军队方面,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合计总伤亡14,名(其中:阵亡4,名、受伤9,名)。其中十九路军伤亡官兵8,名;第五军伤亡官兵5,人。
这幅“上海淞沪抗战名将图”,是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创作的,画中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名将从左至右分别为:戴戟、蔡廷锴、张治中、区寿年、翁照垣、蒋光鼐。
除了直接的军事损失外,“一·二八淞沪抗战”还给上海和上海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财产损失约15亿元,仅闸北的华界商号被毁就达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人员伤亡和失踪2万余人。
同时,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上海的文化教育事业与民族工商业遭到了重创,大量的文化教育机构日军摧毁,据统计,在占领区有76所大中院校被摧毁和占领(其中,同济大学(吴淞)、复旦大学(江湾)、上海法学院等均遭轰炸),上海全市有近4万学生被迫停学,大量工厂、车站被炸毁。
(八)涌现大量爱国人士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许多民众自愿组织义勇军,奔赴前线抵抗日寇。
其中包括上海市民义勇军、南京中央大学学生铁血军、复旦大学学生义勇军、冯庸大学学生义勇军、讨日援沪义勇军、西南在野军人抗日救国北上敢死队、四川敢死队、武进妇女救护队等,这些义勇军或直接参加对日战斗,或进行战地服务。
上图是在淞沪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为感谢向支援前线的爱国人士王世祥,发出的感谢状和淞沪抗日纪念章。
祝惟一(-),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年进入黄炎培创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多次征集寒衣、军需物资支援抗日前线,并组织救护队救治前线伤兵。战后,上海临时救济会为表彰祝惟一的事迹,在表彰大会上授予其“见义勇为”的搪瓷纪念匾。
蔡香荪(~),上海江湾镇人,以祖传的蔡氏妇科中医医术闻名于世,是上海地区四大妇科之一,蔡氏的家训奉行“行医勿忘平民百姓”。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其不顾自家房屋、财产及大批文物尽毁的惨状,毅然组织救护队并斥资筹办难民救护所、医院。战后又带头出资筹款组织掩埋队,安葬在战争中殉难的中国军民,收尸入殓了一千三百多具抗日烈士的遗体,并在江湾镇北长沟湾建立了“一二八忠烈墓”。
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鼎、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得知蔡香荪先生的爱国爱民、见义勇为的义举后,十分钦佩,特请苏州名匠缝制了这面“急公好义”四个字的金丝绣匾。
(九)后续影响
“一·二八淞沪抗战”极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上海守军表现的十分英勇顽强,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最重要的是,“一·二八淞沪抗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曾感动地说:“淞沪之役,我军得民众莫大之帮助,近者箪食壶浆,远者输财捐助,慰劳奖饰,永不敢忘。此同仇敌忾之心,使吾人感奋欲涕。”。
在战后的4月29日,驻沪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在虹口公园庆祝天长节时,被韩国义士尹奉吉投掷的手榴弹炸死,重光葵等人重伤,侵华日军的头目受到了应有的报应。(第一篇完)
涛昇忆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