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的路名,大量使用全国各省份和城市名作为道路名。南北向道路多以省区之名命名,而东西向道路多以城市之名命名。不过,也有例外。
从今天的南京东路地铁站往东北走大约米,历史上曾有两条圆明园路,上圆明园路和下圆明园路。其中的上圆明园路在诞生后的近百年里几易其名。年,当它再一次被改名时,使用了江苏苏州虎丘山的名字。这就是今天的虎丘路。而在宝山区张庙附近,也有一条以“虎”字命名的道路。这就是虎林路。
两条以“虎”为名的道路,“一头”守着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一头”守着蕰藻浜和西泗塘的交汇处,分别见证上海发展的不同侧面。
从上圆明园路到虎丘路
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虎丘路,初筑于19世纪60年代。清同治四年(年),以北京名园命名为圆明园路。它是当时英租界里第一批正式命名的道路中,极少没有以中国的省市政区命名的(另一条为扬子路,即今中山东一路)。
但当时一起出现的,是两条圆明园路,西面的一条为上圆明园路,东面的一条为下圆明园路。因为名字相近,在日常生活中极易混淆。年左右,亚洲文会在上圆明园路设立了上海博物院,以收藏生物标本为主,兼设图书馆。因此,年,外侨建议将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馆路,将下圆明园路改为圆明园路,以示区别。年上海收回租界时,博物馆路以江苏苏州虎丘山改今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年深秋,随着电影《兰心大戏院》上映,许多人的目光聚焦在茂名南路长乐路口的兰心大戏院。殊不知,这家著名戏院,曾一度设在虎丘路。
年,一些喜爱话剧的在沪英侨,将自发组织的剧社合并组成“上海西人爱美剧社”(爱美,取英语中“业余”一词的音译),并在圆明园路和今香港路口建立了中国第一座西式剧场(年于原址建起今兰心大楼),可惜剧场在年毁于火灾,剧社遂募资后在今虎丘路重建一座三层由耐火砖与石料构成的新剧场,此为二代兰心。年在蒲石路迈尔西爱路(今长乐路茂名南路)转角建造的兰心大戏院,实则是第三代兰心。
“二代兰心”资料照片(图源:上海黄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