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常危急患者生命。在复杂严峻的疫情之下,如何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快速救治,是各级医疗机构所要面对的难题。
面对挑战,宝山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迎难而上,优化流程,保证了急性心梗患者得到快速、高效、规范化救治。
01
近日,医院胸痛中心接诊了一名“头晕”主诉的患者,医生根据心电图判断患者为急性下壁心梗,立即启动导管室,在电话联系患者家属征得同意后,医务人员正准备运送患者直达导管室进行手术,就在术前准备时,患者突发神志不清,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医护人员马上给予患者心肺复苏、电除颤,在电复律转为窦律以后,胸痛中心立即患者转运至导管室……
在铅衣、隔离服、手术服的三层包裹下,低头都困难的手术医生需要进行穿刺、进导丝等一系列精细的操作,还要透过时而模糊的面屏,对屏幕上的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手术难度大大增加,对手术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患者的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血管内有大量血栓。医生用抽吸导管反复抽吸才将血栓抽干净,但是患者整个冠状血管都是弥漫性的病变,和他长期糖尿病并且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是有关的。即便如此,胸痛中心仍然“短、平、快”地完成手术,开通血管,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02
同样,近期在医院急诊就诊的一位37岁的男性,因“持续性胸前区疼痛2小时”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二科主任戴健接诊后,随即带领手术团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金欢亮医生询问病史时了解到该患者来自封控小区,无家属陪同,并且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是当日,报告还未出。但考虑到患者病情危急,流逝的时间就是坏死的心肌,心内介入手术必须马上进行。于是戴主任及其团队立即通知行政总值班备案、导管室做好手术准备,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介入手术需要在射线下进行操作,手术医护人员要穿戴近十公斤重的防护铅衣、铅围脖、铅帽、铅眼镜。遇到毛先生这样的封控区内核酸报告未出的患者,还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标准三级防护”的规定,即在铅衣外加穿防护服和面屏,同时为了保护患者,最外层还需再套上无菌一次性手术衣。
层层紧密包裹,闷热又沉重,却没有影响手术的高效有序开展,医护人员个个争分夺秒,仅用了14分钟便完成了穿刺到打开支架等系列操作……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宝山区各医疗卫生机构不畏疫情、奋勇争先,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持续努力,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时速”……
通讯员:武厚志
编辑:宋鸽
校对:赵慧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