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写的一张匿名小纸条,在孙岚的脑海中时常闪现,上面的内容让她是又惊又喜。
“孙老师,谢谢您让我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自我保护的知识。告诉您一个秘密,请一定一定别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出去打工了,平时只有爷爷、奶奶和我在家。有几次,邻居叔叔总是很用力地抱我,让我感觉特别不舒服。前几天您给我们上课,我才知道,那有可能是危险的信号。您放心,我以后会尽量离他远远的,如果他还那样做,我就告诉大人,或者去找警察叔叔。”
流动留守儿童性安全性保护计划孙岚是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蒲公英”项目的第一批志愿者讲师。因为活动太多,这张纸条她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我特别震惊,没想到我身边竟真的有遭遇这样事情的女孩儿,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活动,真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我们工作的成果,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孙岚说。
蒲公英是草原上一种常见的不起眼的草本植物,人们习惯叫她黄花地丁、婆婆丁,最让人熟悉的,是她的种子上有一团白色的毛毛球,风一吹,轻飘飘地就滚落到四面八方,从而在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当初给我们项目起名字时,就想到了蒲公英。虽然是三五万的小微项目,但我们希望这一个个小项目,能像蒲公英一样,让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草原孩子们的心中播散扎根。”内蒙古妇联权益部原部长魏云玲告诉记者。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在年发起实施的。一眨眼6年过去了,如今已经成为具有妇联特色、家庭受益、群众欢迎的微公益品牌项目。通过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家事调解、儿童自护、法律宣传服务、能力提升、心理关爱等基层治理领域的服务,为更多家庭解决烦心事、操心事、忧心事,让妇女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提升妇女群众和广大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小”项目在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中发挥“大”作用。
记得在一次团体活动中,孙岚问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从小到大,谁的爸爸妈妈跟你讲过,我们的身体哪里是不允许别人随便看、随便碰的?”答案令人难以想象,提及这个问题的家长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孙岚意识到,提高家长的儿童保护意识刻不容缓,因此,在给学生家长的讲座中,向他们传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机和技巧方法。一位学生的爸爸在讲座后跟孙岚说:“孙老师,其实我进来一看这个主题都想走了,你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听性教育,是不是不合适?后来我想,来都来了就听听吧。你别说,听完我太受教育、太有帮助了,真的应该谢谢你!”孙岚表示,这么多年下来,从家长讲座到学生团体,再到个案咨询,做得越多越感受到自己付出的价值和意义,她愿意继续做一颗“蒲公英”种子,去守护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弱小的身体。
事实上,孙岚就是无数“蒲公英”项目执行团队的一个缩影。放眼内蒙古大草原,从东到西12个盟市,处处都留下了“蒲公英”项目坚定执着的身影。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团结社区中小学附近平房区,有60多位租房的“陪读”妈妈,每天除了洗衣做饭、接送小孩外,其它时间多数是搓麻将、打长牌、串门聊天打发时间。但其实大部分陪读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往往是“早过温饱线,未进富裕门”。“蒲公英”家事纠纷多元化解项目对她们进行了增能赋权的从业引导培训,帮助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了她们的收入,丰富了业余生活。
社区调解家事案件呼和浩特“蒲公英”“和姐益家”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项目志愿者于学先,从自治区检察院退休后,就加入到“蒲公英”项目中来。“快5年了,我天天就在新城区人民法院调解室上班,一天不停地说话,口干舌燥的都顾不上喝一口水,回家了还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