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年,曹志刚从团职岗位上退出现役后,一头扎进了离家多公里远的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当起了“树农”。5年来,曹志刚种树种出了花白的头发,种出了深深的皱纹,也种出了沉甸甸的收获:亩荒山变成了浩瀚的林海,0亩山地成了药材的天堂,他带领当地百姓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帮助他们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帽”,为打造京津地区生态屏障和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植树造林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曹志刚说,选择植树造林,既源于塞罕坝精神的鼓舞,也是源于儿时许下的诺言。内心埋下种树的种子年,曹志刚出生在赤峰市松山区一个叫做酱坊地的小山村里,他是家里独生子,父母都是下乡知青。曹志刚儿时的记忆里,酱坊地村四面环山,山上种满了各种树木,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地下植被十分丰富,鲜花灿烂,绿草如茵,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种不知名的雀鸟在这里栖息。然而,这一切都从曹志刚12岁那年开始逐渐变了模样。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政策。酱坊地村也一样,包括村子外山上的树木在内的大部分土地都划归了私人所有。然而,受当时人们环保观念不强、社会生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6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