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宝山的长江路两侧集中建设了一大批国有钢铁企业,形成了冶金工业区。年,政府在张庙地区集中建造了工人住宅区,并配有商业区和文娱场所,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庙一条街”和上海第一代以重工业区为核心的工人新村。
20世纪60年代,张庙一条街曾是世界了解中国,尤其是了解上海市民生活的一扇窗口。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开张庙命名的由来,回顾张庙一条街的建设过程。
“张庙”地名的由来
时任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视察新建成的张庙一条街
年代初的张庙一条街
张庙一条街(明信片)
年4月9日,新民晚报报道张庙一条街
张庙街道因“张庙一条街”而闻名。其命名来源于张庙路。民国27年(年)11月,日本占领军在淞南肇家浜强征土地50余亩,建日亚钢业株式会社(上海第一钢铁厂前身),并辟筑公路一条,因该路东面为张华浜,西面为庙行,取两地第一个字联为张庙路(后更名为大上海路、大上海西路,再更名为长江路、长江西路,但“张庙”这一称呼一直延续下来)。年底年初张庙一条街建成,在年12月23日《新闻日报》上刊登的《吴淞张庙路上出现新型街道》、年1月26日《新民晚报》上刊登的《95天建成又一条社会主义大街/张庙一条街盛装迎春》等报道中,“张庙一条街”这一称呼就见诸报刊的内容和标题。
95天建成张庙一条街
张庙一条街的出现,虽然不是从零到一的迸发,却是从一到N的跳跃,她与闵行一条街共同构筑了中国工人(居民)新村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式地存在。
张庙一条街总平面布置图
(黑色部分为张庙一条街18幢临街建筑,95天建成)
年3月12日,除临街建筑外的泗塘一村住宅区首先开始建设,建筑面积平方米,住宅楼层数3层~4层。5月底土建基本竣工,9月底交付使用,10月首批居民入住。泗塘一村(除街面房外)完工后,张庙一条街临街工程开工建设,设计用12天,施工用95天。年底年初,张庙一条街建成,包括非临街的住宅区共完成建筑面积9.55万平方米,泗塘新村已具雏形。年~年期间又陆续完成住宅区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住宅建筑面积10.61万平方米。
春光饭店
飞马广场
张庙一条街(明信片)
张庙一条街长米,道路总宽50米,其中车行道宽21米,南北两处人行道加上行道树和绿化景观各有14.5米宽,在当时的上海如此宽阔的道路确实罕见。通过该街的上下水管、煤气管、电话线、路灯线等都埋设在地下,道路两旁只有美丽的灯柱和绿化。街道两旁布置住宅、商店、招待所、饭店、茶室等建筑。沿街建筑的上层为公寓式的居住建筑,底层设置商业和服务业用房,与街坊内的食堂、菜场、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等组成公共建筑网,以便利居民生活。在总体设计、色调处理、街景绿化以及建筑小品等方面都注重发扬民族风格。
张庙一条街沿街房屋
年10月6日,以鲁克曼副议长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合作国会代表团在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维汉、上海市副市长刘述周等陪同下,参观张庙一条街
60年代,外宾参观张庙一条街
据统计,年4月张庙一条街对外正式开放后,当年共接待国内(包括华侨)来宾批人次,其中华侨18批人,兄弟民族7批人,中央部委及各省市批人。接待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批人。自发前来参观的上海市民更是不计其数,曾为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民假日游览地。
今天,张庙一条街正蓄势待发,一手抓旧房改造,加大惠民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一手抓城市软实力,将对“张庙一条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重塑,挖掘和提炼新时代“飞马”精神,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为全面建成新时代人民社区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