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上海教育系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校园内,上海大学生“志愿者”不分昼夜,迅速集结,奔赴每一个需要支援的岗位;校园外,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主动加入社区工作队伍,筑起亮丽的战“疫”风景线!

同济大学:博士生社区报名当“大白”奉献爱心不停步

3月26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级博士生王群龙又开始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帮助所在社区鞍山八村居民做抗原检测。早在10天前的3月16日,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王群龙第一时间报名,负责为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做好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工作。

帮助老年人用手机生成核酸检测码,并协助他们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检测,加快社区全员核酸检测的进程。积极引导孕妇和抱小孩的家长们走快速通道完成核酸检测……对王群龙来说,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工作比想象的要辛苦很多,严密的防护服导致呼吸不顺畅,下雨时雨滴让手机屏幕操作起来不像平时那么灵活,下午的降温又让人瑟瑟发抖,但他和现场的每一位“大白”没有一句抱怨,而是始终在雨中坚守。

这并不是王群龙第一次奉献爱心。自年疫情以来,他先后主动向同济大学及武汉、上海、无锡、西藏、青海、云南瑞丽等全国多地捐赠了公斤99%医用酒精、公斤缓释消毒杀菌材料、1万个医用口罩,副护目镜、26台便携式制氧机,总价值达30多万元。

华东师范大学:关键时刻不后退,为打赢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蔡韵怡家住上钢新村街道济阳二村,蔡韵怡在校是班长,社区抗疫也冲在一线,她担任青年志愿者,指导中老年居民打开核酸检测码、引导核酸检测顺序。

社区开展核酸检测时突发情况多,检测初期的效率不高。蔡韵怡发现,采用十人混检方式,必须保证扫码的一组十人在同一个点位上检测,但居民往往会选择两个点位中较空闲的一个排队,容易出现错误和混乱。于是,她主动来到检测摊位前,通过站立位置的变化直接引导和指挥居民,规定动线,让后半程的速度加快不少。

从上午8时集合到下午4时解散,近8小时的志愿服务中只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大多数居民都还是配合我们工作的,”蔡韵怡说:“我深深体会到了志愿者们的艰辛与不易。作为党员,我时刻告诉自己,关键时刻不后退,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上海财经大学:学子成为志愿者外国居民赞“大白”

上海财经大学大二学生潘旭渊作为小区的一分子,自告奋勇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他用流利的英语为外国居民答疑解惑,让检测队伍更快流动起来。

“倒春寒”里的上海风雨交加,潘旭渊与其他志愿者们齐心协力,运来了不少棚布和木板,为居民们搭起遮风避雨的“排队通道”,解决了地面潮湿和泥泞水洼的问题。在石门二路居委会的带领下,一群可爱的“大白”志愿者,安抚了邻里们焦躁的情绪,让身居异乡的老外也竖起了大拇指,点赞上海“大白”。

上海大学:为家园,他们主动出击,投身一线

上海大学环化学院大四本科生党员杨哲贤,留守家中暂缓返校。作为一名党员,她严格执行防疫命令,勇担防控责任,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认领志愿岗位,承担了外来人员检查登记与体温测量、小程序统计小区居民流调信息以及发放临时通行证和传单等工作。

3月18日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两点半,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级金融系的蒋辰汐同学,作为宝山区双庆路85弄小区的居民志愿者,在小区内协助医生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核酸检测服务。服务期间,蒋辰汐同学主要负责指导居民的健康云条码登录与检测登记,帮助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协助社区核酸检测服务有序开展。蒋辰汐同学表示,虽然当天天气很冷,中午也只有半小时的午休,但所有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依旧尽心尽职地值岗,居民朋友们也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井然有序的现场,邻里间的互相理解包容携手防疫的氛围,让蒋辰汐同学深受触动。

上海戏剧学院:每一声谢谢,都让她心头暖洋洋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郭倩倪同学是名学生党员,在居家学习期间担任了社区防疫志愿者。小区有不少居民因身体原因无法出门完成核酸检测,因此需要志愿者协助医生爬楼入户为他们检测。郭倩倪便承担了这份工作。上上下下爬楼梯加上防护装备密不透风,汗水经常模糊她的视线。她是外地人,而小区很多上了年纪的居民只会说上海话,在语言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她要花很长时间耐心地与老人们沟通,协助他们完成检测。

还有一次核酸检测时,外面下起了大雨,郭倩倪提醒居民们进雨棚避雨,协助他们提前备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