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志士长医国,良医亦念民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收藏着一幅金丝绣匾,该匾为锦缎材质,长厘米,宽72厘米,上绣“急公好义”四字,是十九路军将领赠给蔡香荪的纪念品。

那么,这件珍贵文物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期“烽火故事”之“志士长医国,良医亦念民”。

年1月28日深夜,日军在上海闸北鸣枪开炮,上海守军第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战争的炮火无情,一次又一次地狂轰滥炸里,无数民居、厂房、百货公司、图书馆被炸毁。位于上海东北角繁荣的江湾镇,全镇鳞次栉比的房屋十之八九化为焦土,其中就有走马塘畔黄家桥到沽源路之间的江湾四大私人园林之一的蔡家花园。

蔡家花园是江湾名医蔡香荪的宅子。蔡先生早年曾是同盟会会员,同济医科毕业后继承父业,学贯中西,医术高明。

蔡香荪(耀璋)

蔡家花园(油画)

其父蔡小香是著名的蔡氏女医第六代传人,上海的四大名医之一。在北京东路设有诊所,门庭若市,妇孺皆知,闻名大江南北。蔡小香创办中国医学会,并任会长。同时创办《医学报》,吸收外来先进的医学,提出“纳西方之鸿宝,保东国之粹言,沟而通之,合而铸之。”的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蔡家代代相传,悬壶济世,救苦救难。

蔡小香创办中国医学会并任会长,

同时资助创办了最早的医学期刊——《医学报》。

如今,老宅被毁,一同被炸毁的还有好多蔡家历年收藏的珍贵文物。蔡家亲友子侄,有好几位丧生炮火里,被炸得骨肉分离,惨不忍睹。家仇国恨当前,蔡香荪奉行“行医勿忘平民百姓”的家训,谨记“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公民义务,弃小家顾大家,运用他的专业所长和慈善公益的号召力,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到繁重的援助工作中去。是夜,蔡香荪召集江湾一众子弟、乡绅、救火会、保卫团等在一所未被轰炸的祠堂中开会。他对与会者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江湾子弟当为表率,保护这一方土地,不容倭寇践踏!”

江湾被炸毁

由于蔡香荪一直在江湾地方上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为百姓之事出钱出力从不二话:街道的拓宽铺设,桥梁的修造,给困苦者布施衣米,给贫死者赈济棺木,暑夏普施防疫药品,给贫病者免费诊治给药,甚至还资助旅费。因此蔡香荪可算是江湾地方上主要民间团体的精神领袖和主要捐资人。此时,他挥臂一振,大家自然是一呼百应,全力追随。大家一起,商定下来几桩接下去着急要办的事来。

先是组织抢救队和救护队。他联合江湾镇其他中西医,组织起镇上的爱国青年,出入战场火海,冒死救下因战火而受伤的战士和老百姓。不知有多少十九路军的战士被他们救下,安排住进保宁寺临时救护所,精心救治和护理,以保存抗战的有生力量。他带头把自己诊所的药全部拿过来,还到处筹措急需的医疗物资。

接着蔡香荪和崇德善堂一起,在立达学园、文治大学、景德观以及未遭到轰炸的居民客堂间里办起难民收容所,给无家可归、无处可逃的难民一个暂时的栖息之地,喘息之地。在他的收容所里,安排有专人照顾,每天保证至少供应难民两餐稀饭,还有咸菜和萝卜干佐餐,缓解饥寒。这在战乱之时,是非常难得的。

江湾景德观

江湾立达学园总部,年毁于“一·二八”的炮火中

江湾文治大学

期间,我军渡宝山蕴藻浜。蔡香荪发动组织河两岸家家户户火速行动起来,在极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门板、竹编、木桶,冒着严寒在浜上架起一座座浮桥,使部队得以迅速通过。当时,日军的飞机向水面倾泻下无数枚炸弹,我们的军火船剧烈摇晃,江湾的百姓不顾水冷刺骨,纷纷跳入河中,帮部队打捞落水的军用物资。

2月22日夜,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强渡蕴藻浜增援庙行

待战事稍停,蔡香荪深知,大战之后必有大疫。当时战区甚广,死亡枕藉,战壕、小浜中尸体积久腐烂,臭气逼人,引发疫病。若不能及时控制疫病,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传播,不知又有多少百姓将死于非命。他一面着手筹款购买棺木,组织人掩埋安葬殉难的军民尸骨,同时医院,免费为百姓急救治病,成功发现和挽救了无数生命。

死于轰炸的无辜百姓

蔡香荪组织的所有行动都空前有效,这些无私无畏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第十九路军官兵。驻守江湾的78师区寿年师长特地去救护队和收容所向蔡香荪等江湾镇社会贤达表示感谢,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请一位苏州名匠在一块长厘米、宽72厘米宝蓝色的真丝缎面上,用金光灿灿的丝线绣上“急公好义”四个大字,赠予蔡公。

蒋光鼐(左)、蔡廷锴(右)

“急公好义”金丝绣匾

事实上,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像蔡香荪这样爱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不在少数,层出不穷。他们通过不同的组织,以不同的方式以己之力,投身抗战。

譬如黄炎培先生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全体职员自愿按月捐出薪水的百分之二给抗日义勇军,这样的月捐行为一直坚持到抗日成功之日。他们还多次派姚惠泉等职教社同仁多方征集寒衣和军需物资,支援抗日前线,组织救护队救护前线伤兵,多次押送募捐物资往返于战火之中,获上海临时救济会赠“见义勇为”匾额。

上海临时救济会赠祝惟一的“见义勇为”纪念匾

上面写着“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军犯我上海十九路等军浴血苦战历时月余□□国难救济会及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人应事实需要特组织临时救济会慰劳接济不遑厥役而惟一先生出入枪林弹雨之中勤劳尤著国家不可有此事社会岂可无此人□□字一方用彰义行并资纪念”字样,字字见证英勇双方。

再譬如红十字会,医院,派出无数支战地救护队和掩埋队,牺牲无数同志,仍然战斗在抗日的战场上。林林总总,事迹不胜枚举。有的留下了荣光表彰的痕迹,有的有名有姓为后人缅怀,更多的是雁过无痕、无有名姓却曾轰轰烈烈付出过所有。

当年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共御外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今人要常思“国家不可有此事,社会岂可无此人。”之深意,常以“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等为楷模,在爱国为民之刻有爱国为民之担当和作为,方不负过往。

~END~

信息来源:淞沪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