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满族乡。
说实话,我在没和我老公结婚前,十家满族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地名。
和老公结婚之后,一次去大陵(公主陵,当地人都叫大陵)玩,之后通过一点点了解,才知道了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渊源。
十家村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的一个小村庄—十家!
一、地理位置
十家满族乡,隶属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位于赤峰市南部,喀喇沁旗东部,东与元宝山区平庄镇相邻,南与西桥镇相连,西与锦山镇、牛家营子镇接壤,北与红山区毗邻。
十家满足乡二、历史渊源
说到十家满足乡,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年-年),出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薨于康熙四十九年()三月,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
她是康熙帝的第五个女儿,别名“三公主”,是康熙宠妃布贵人兆佳氏所生,康熙三十一年()其18岁,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喀喇沁右旗第三代郡王乌梁罕氏噶尔臧。
噶勒藏,为了迎娶公主,新建了一座府邸。(据说就是现在的公爷府)。据说这座府邸完全是仿照宫廷式建筑,丹青斗彩,华丽无比,府邸正门高悬一副楹联——“金枝玉叶府,朝郎驸马门”。也是轰动一时的大手笔。婚后也是对其疼爱有加,两个人算不上是琴瑟合鸣,也算是相敬如宾吧。
对于这位京城里的公主,康熙帝也是对其宠爱有加,除随身嫁妆外,随嫁而来的还有镶黄旗的十户(白、王、潘、李、孙、胡、董、汪、侯、肖)侍仆。
端静公主在世时,这十户为仆人,待公主薨后,先葬于汤土沟,现西府大西沟附近,后迁至十家大陵,这些人便跟着柃木迁往现在的十家,在这里守陵,从此世代定居于此,故该地取名为"十家"。
(白姓,硕端静公主乳母后人。后迁往十家为公主守陵。
王姓,公主府管家后人,后迁往十家,为公主守陵,四品顶戴。
潘姓,祖居海城县,太监,原为内务府包衣,公主薨后,为公主守陵。
李姓,太监,内务府包衣,公主薨后,为公主守陵。
胡姓,太监,内务府包衣,公主薨后,迁回北京。
孙姓,太监,原为内务府包衣,绝后,公主薨后,为公主守陵。
侯姓,带刀护卫,公主薨后,为公主守陵。
汪姓,带刀护卫,内务府属下,公主薨后,为公主守陵。
董姓,带刀护卫,内务府属下,公主薨后,为公主守陵。
肖姓,带刀护卫,内务府属下,公主殁后,暂居于汤土沟,后迁十家公主陵,肖姓未往,因而定居于汤土沟旧陵址附近。)
据说之前十家满族乡都是满族,不与外族通婚,后期才开始与外族通婚。
三、墓室介绍
1、公主墓原貌
据记载,和硕端静公主陵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地上,墓向正南。陵墓占地10余亩,四周是约3米高的石围墙。陵墓分前后两院,前院有门房3间,正殿3间,东西配房各7间,两侧有通往后院的小门,后院有7间大房,原系供奉公主衣冠饰物之所在。墓体圆形,高约2米,砖石垒筑,建于大厅后面的方台之上,石雕勾栏围绕,墓前石阶下放着一个长方形石供桌,供奉公主用。
2、公主墓现状
据说,后来公主墓被盗后,部分文物被博物馆收存,现存仅剩无几,听说近年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欲重建公主墓,但还没有具体实施。
公主墓正面驮龙碑墓周边龙墓柱四、当地村民风俗习惯
因为当地村民祖上,是随公主从北京皇宫而来,故风俗习惯带有鲜明的满族特色和宫廷特色,随着岁月变迁,也有部分留存,但有一些已经和当地汉族杂糅。
1、满族八大碗
采用新鲜食材烹饪而成,看了有没有家宴的味道,满满的食欲有没有?
2、满族粘豆包
虽然我从小也吃妈妈做的粘豆包,这次吃满族口味的粘豆包,还真不一样,他们粘豆包炒面做,比我小时候吃的口感要好。
三、满族风味烧鸡
“满族风味,好吃不贵”,烧鸡也是每家必买菜品之一,三两个人一聚,一只烧鸡,两瓶啤酒也是不错的选择。离开了城市的喧嚣,来到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仿古式建筑房屋,一个供不应求的烧鸡店,还有满族八大碗,好吃的粘豆包,朴实的村民,小日子过得很是惬意。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