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独木不林。年始料未及的大疫当前,宝山区张庙街道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全体中医师们迎难而上、坚如磐石,展现出新时代中医人的“济世担当”。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

杏林巾帼医者心

■■■■■

中医看病重在“望闻问切”,而在封控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中,很多疾病的问诊往往只能通过电话解决。

一位患有20多年美尼尔综合征的八旬老人在封控期间深受病痛的折磨: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和睁眼,伴有恶心、呕吐、痰涎,焦虑情绪特别明显。当晚值班的中医科负责人沈慰医师接到电话,先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后,用温暖的话语抚慰老人不安的情绪,她又在电话里细心地指导老人用药,嘱咐家属可以通过手指点按风池、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来缓解老人头晕呕吐的症状,并详细描述了穴位的相应位置、按压方法。非药物治疗是中医的特色,方法简单,适合居家操作。非常时期,通过这样的办法可有效解病人的燃眉之急。

“防病治病,中医先行。”基层医务工作者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两个多月。繁重的采样任务、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天气忽冷忽热等原因使有些职工出现晨泻多次的病症。对于能否继续服用中药预防制剂,沈慰医师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凡为医者,远近必赴

匹夫尽责灭疫狼!

在中医科主任黄郁斌的眼中,无论是昔日援摩远赴非洲,还是如今战疫夜以继日,都是他身为医生的神圣职责。

隔离酒店工作强度大,有位保洁阿姨在工作时不慎扭伤了右手食指,稍用力,患处就疼痛加剧,再加上长期疲劳导致左肘关节常常疼痛,在新疾旧病的双重夹击下,阿姨痛苦不堪又心急如焚。黄郁斌得知后,立即前去查看。缺医少药或许会阻碍西医的治疗,却根本束缚不了中医施展的拳脚。黄主任先检查了患者情况,又立即运用“王氏柔式整骨手法”给保洁阿姨实施诊治,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力度恰到好处。随着治疗的结束,阿姨最初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她的疼痛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她难掩激动的情绪:“幸好遇到了黄医生,太感谢了!”

在圆满完成了一个多月的隔离点工作后,56岁的黄郁斌也加入了核酸采样大部队。有一次上门采样过程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脚,为了不拖大家后腿,尽快把标本按时送达,他轻伤不下火线,硬是忍着伤痛一格一格台阶地爬上楼,直到名单上最后一个采样人员的样本被放入袋中,他才停下了脚步。他的坚韧和敬业深深地感动了身边年轻的志愿者。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

“慢郎中”奔赴疫情前线

在百姓的印象中,中医个个都是动作不急不躁的“慢郎中”,而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现场,他们干起活来手脚麻利的样子却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印象。中医科里,女性占了半边天,她们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周文玉、施倩、马海琴医生无论昼夜,随叫随到坚守在核酸筛查现场。周文玉医生无暇顾及家中生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高温天里克服身体不适,坚持完成采样任务。

通过三年实践并综合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方已经运用到了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当中。在集中隔离点,梁钺、窦莉莉医师每次给隔离人员发放“扶正抗疫方”汤剂时,都会仔细介绍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并指导隔离人员进行穴位按摩,帮助提升免疫力;岑川医师在小区采样时,常常遇到咨询药剂的老病人,他会细致地宣传中医的防疫理念,叮嘱居民们做好个人防护,保证作息规律,增强抵抗力。

这个寂寞的春天,正因为有了无数医护人员、志愿者的默默坚守,才让我们在春末夏初的季节里收获了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的小故事。宝山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全体中医师们将继续弘扬中医文化,用辛勤的汗水和古老的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通讯员:武厚志

原标题:《传承中医文化的风骨与精神!疫情下的宝山中医医师们始终冲在前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