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书法课堂。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图3月3日下午4点,上海市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五(1)班教室里,学生们安静地写着作业,沙沙声不绝于耳,二十分钟后,邓芷薰同学收好了书包,排好队到楼下,等着家长来接自己放学。学校三点半放学,但提供晚托服务,不少同学都和她一样,在学校完成了家庭作业,一身轻松回家。教育部在今年1月提出,“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这一松绑举措是否能真正落实,家长心中仍有疑问。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是有所怀疑的,总觉得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可能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是真的。”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四(3)班家长纪女士说,她要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这一上海的民心工程点赞,孩子不仅在学校完成了作业,还在学校学了好几门课外兴趣课程,比如编程、民乐等,“而且是全免费的,让我们家长在经济上和精力上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上海市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课后晚托班让作业不出校门。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图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郑琰介绍,每天从15点30分到16时30分,学校每日由教师轮流进入班级,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当天消化、巩固所学,不把作业带回家,更不把作业留给家长。经过开学以来一个星期的观察,学生们能沉下心来,很好地完成作业。除了学科作业,孩子们的兴趣也得到了拓展,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四(2)班蒋明皓对古筝有兴趣,于是积极报名了学校的古筝社团,放学后跟着教师练,非常开心。
四(2)班蒋明皓是位男生,他参加了学校放学后免费开放的古筝社团。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图郑琰介绍,该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类、艺术表演类、学科文化类、运动健身类四个大类,包括古筝、茶艺、篆刻、民乐、书法、卡魅工坊、创意吸管、魔方、扯铃、击剑、网球、体姿训练等25项内容供学生选择。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以“课后晚托班+社团活动”为形式的校内课后服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家庭按时接孩子放学难的问题,并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进行错时放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是黄浦区规模最大的公办小学。从本学期起,全校近名学生,97%参与了校内课后服务。校长虞怡玲介绍,学校按照“按需·多元·分时段”的原则推进这一工作,从开学第一周的情况来看,学生静心作业,效率较高。
该校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需要,校内安排课后时间。15:30-16:30主要为中高年级作业看护,以学生完成作业为主;15:30-17:15为创智导学课程,由16个线下课程、4个线上课程组成,包括芭蕾、足球、篮球、未来问题解决、音乐创意、好玩的数学、3D打印等,目前已经吸引学生人次。16:30-18:00为晚看护,开展个别学生的集中看护。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轮流看护学生在校完成作业。校方供图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根据校情、学情、家长需求,细化、优化了“三段式”服务内容与安排,将放学后的近三小时,划分为三个时段安排服务内容。第一段学习时刻,由语、数、英教师轮流看护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并开展少数学生的爱心辅导,进行补差补缺;第二段快乐时刻由学校小公民五大中心牵头,结合学校综合活动、项目化学习和办学特色,开展健身、创新、书香、炫艺等活动;第三段温馨时刻则由专门聘请的社区教师和本校教师一同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静心阅读、桌面游戏、伙伴交往等活动。“课后服务其实之前就有,但和往年相比,今年我们提供的校内课后服务定位更准、内容更多、覆盖面更广。”静安一中心小学课程教学中心主任沙惠健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对所有学生和家长开展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宗旨就是愿托尽托,愿留尽留,不作要求,也不设门槛,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灵活进出。”
宝山区罗南中心校升级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宝山区教育局供图上海宝山区罗南中心校坚持课后服务“不设门槛,不定时间,灵活进出”。学校将服务分为三个时段开展。第一时段为15:30至16:00,学生除了参加家长志愿者来校上的“家长微课”外,还可自主选择参加“小荷快乐30分活动”。快乐30分活动设“艺术空间、语言积累、思维逻辑、运动磁场”4个主题,全校名学生全部参与。第二时段为16:00至17:30,除周五下午全员参与的社团活动之外,有兴趣的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参加“小荷”社团活动。该时段,参加社团兴趣活动为主的课后服务人数约人。第三时段为17:30至18:00,组织开展“小荷漫游知识宫”晚托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教师志愿者负责管理,进一步缓解双职工家庭按时接孩子放学难的问题。目前,这一时间段有需求的约50人。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