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上海抗疫最吃劲的阶段,无数“大白”“大蓝”与社区干部奔波奋战在一线,而他们身后,有一张看不见的防疫安全网默默织起。
核酸筛查点,有“移动单兵”实时回传现场音视频,便于防控预警;工作人员进出封控小区,有特制“通行码”,出入留痕;热线疫情工单翻N番,7*24小时值守加急处置……
在申城,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与“一网统管”,各级城运中心纷纷化身防疫作战指挥中心。城运人助防疫,有科技赋能,也有温柔守护。
〖科技赋能〗
近期,上海正不断有序推进网格化、切块式的疫情排查及核酸检测工作,如何以数字化赋能解决基层繁重的工作压力?基于徐汇区“数字化底座”打造的一系列应用将数字化能力直送基层。
刚过去的一轮大筛查中,徐汇区漕河泾街道龙漕居委接到通知,需对辖区内小区封控管理,组织全员核酸检测。面对突如其来任务,居委书记寿冬梁和他的同事们毫不紧张,因为他们手中有一把“数据大宝剑”——徐汇区“居村微平台”,助力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工作。
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寿冬梁和同事打开“居村微平台”,点击居民台账,输入封控管理和核酸检测的通知信息,提醒居民配合封控工作,提前准备好核酸检测登记码。“以前要麻烦许多,要先和同事一起梳理居民信息,再把通知信息一张张打印出来,楼组长负责张贴,光这个过程就要耗费掉我们大半天时间。”寿冬梁坦言道。
现在通过“居村微平台”,以往需要人工跑动的可以用一部手机完成,效率提升的背后依靠的是徐汇区大数据中心提供的集约化数据。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黄伟道出了秘密:“区卫健委会把已做过核酸检测的数据统一汇聚到市大数据中心,市大数据中心根据我们的需求把检测数据下放到区大数据中心,再通过辖区内的居民数据和核酸检测数据交叉对比,就能知道当前进度。”通过数据流通和汇集,真正做到封控期间为基层减负。本轮疫情期间,徐汇区像寿冬梁一样利用“居村微平台”开展抗疫工作的居委有81个,平台累计支持了居民的防疫工作。
此外,3月21日晚,徐汇区基于“徐汇汇治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328.html